公共政策和時事評論目錄
2015.10.19起
美國麻州的多元教學國民教育(2014.9.3);
重整國民教育制度(2011.5.24);
增加就學機會和改良教學方式才是教育改革重點
紐西蘭的立法流程(2015.3.11);
紐西蘭內閣制政府的籌組原則和程序(2015.3.10);
紐西蘭的「看守政府」規定和慣例(2015.3.2);
紐西蘭內閣制政府的監督制衡機制(2015.2.23);
紐西蘭的內閣手冊(2015.2.6);
內閣制國家的「信任與撥款協定」(2015.2.6);
紐西蘭的內閣制(2015.1.29);
紐西蘭的公投規定比較合理(2015.1.19);
憲政改革構想(2014.12.14);
改進「單一選區兩票制」(2014.11.5);
值得我國學習的紐西蘭「單一選區兩票制」 (2014.8.11);
監察委員人選應該由公民公開推薦(2014.4.21);
政治就是調和鼎鼐(2013.9.21);
監察院已經在中華民國憲政史上寫下不光榮的一頁(2013.8.22);
這一次總統大選是中國國民黨組織戰的勝利(2012.1.26):
政府有必要舉辦公投,決定領土範圍(2012.1.9);
政治獻金收支應該透明化(2009.2.12);
固老本方案(2012.11.6);
檢討國民年金制度(2011.12.7);
低利率時代銀髮族安養問題;
對全民健保制度的建言(2009.1.22);
荒腔走板的臺灣國民年金制度(2009.3.6)
政府不應該封鎖民眾的健保卡 (2011.12.7);
銀髮族可能是二代健保的最大受害者(2011.2.15);
健保局應該要行使代位求償權(2011.1.10);
社會福利制度應該以營業加值稅作為主要財源(2010.12.8);
改進醫療制度(2010.9.20);
建立合理、透明化的醫療收費制度(2010.9.30);
建立有效果的醫師和醫院評鑑制度(2010.10.3);
對全民健保制度的建言
勞工退休金為什麼不改按勞工實領薪資提繳(2011.4.18);
落實勞工保護政策(2011.4.18)
何不開闢蘇澳到新城的渡輪航線(2010.10.23);
非常不合理的行政程序(2009.7.3);
重新開啟軌道運輸的新紀元(2009.1.22)
政府應該調整經濟發展策略(2011.12.6)
獎勵就業政策(2011.4.13);
從危機中獲得的教訓(2011.1.15);
直接三通可以挽救台灣經濟嗎?
簽訂CECA對臺灣人有利嗎?(2009.2.24);
與歐美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,才能為臺灣人創造就業機會(2009.3.2);
政府應該推動發電業務民營化(2009.3.4);
產業空洞化與臺灣被邊緣化(2009.3.4);
臺灣不必急於與中國簽訂經濟合作協定(2009.3.20);
防範兩岸經濟開放所可能衍生的道德風險問題(2009.3.30);
檢討各項獎勵投資措施的執行成效(2009.3.30);
臺電應該要廢除「底度」計費方式(2010.10.6);
寬鬆措施能夠解決世界經濟問題嗎?(2009.7.19)
談政府組織再造;
政府財務應該透明化(2009.3.4)
杜絕洗錢管道(2012.7.13);
應該繼續實施存款全額保障措施(2011.12.8);
政府應該要求銀行適度地對外公開借款大戶資訊(2011.1.25);;
充實銀行資本才是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工作;
基本放款利率僵固問題之探討及改正建議(2002.6.5)
股市護盤基金的運作應該遵守中性原則並透明化(2009.3.9);
與中國簽訂金融監理協定有利於臺灣人嗎?(2009.3.11)
簡化公務人員層級(2012.11.15);
政府政策應該要隨時空環境調整(2011.10.15);
調整公務人員薪資結構(2011.4.23)
請廢除不休假加班費;
首長特別費應該法制化(2009.2.17);
各機關應該要扣繳「首長特別費」的個人綜合所得稅 ;
改進公務人員考績升遷制度(2009.3.23);
修改民法最高利率限制規定前,應該考慮的問題(2009.3.27);
考試院和人事行政局應該說明軍公教優惠存款利率政策(2009.4.7)
我國的法規缺乏對傳統文化的認同(2015.11.13);
加強考核司法人員的專業能力(2015.10.29);
談司法改革(2011.5.22);
扁案審理應該釐清的兩大法律疑義(2009.3.6)
請政府儘速將陽明山「保變住」地區恢復為保護區(2012.5.2);
政府應該立即研擬因應房地產市場措施(2012.1.5);
徵收來的工業用地如果變更用途,原地主應該要享有原價購回權利(2011.12.5);
政府要發展觀光就應該要重視建築景觀(2011.10.15);
政府也要守法(2011.10.14);
容積率獎勵個案核准前,應該事先公開徵求鄰近住戶意見(2011.10.9)
土石流應該是自然界的平衡現象(2011.10.3)
容積率獎勵個案應視同都市計畫變更才合理(2011.4.26);
政府應該要加強公共場所和住宅社區防災通道的管理(2011.3.22);
檢討不合時宜的建築法令(2010.12.13);
推動村里社區化(2010.7.3);
從李慶安赴美生子事件看我國的出入境管理(2009.3.6);
建議在戶籍資料中登載雙重國籍和外國永久居留權資訊(2009.3.17);
還給行人走路空間(2010.10.7)
請縮短志願役最短役期及建立預備役制度(2009.3.17)
從特別費案看臺灣政府的主計和審計效能(2009.4.7)
建立財政收支規則(2012.11.23);
加強實物所得課稅,促進納稅公平性(2012.11.14);
成立超然獨立的全國性房地產價格評議委員會(2012.3.12);
生鮮食品交易應免徵營業加值稅(2011.12.15);
對不動產交易所得,何不改為分離課稅與合併申報所得稅並行制(2010.12.5);
非常不合理的政府搶錢措施(2009.9.25);
非常令人反感的臺北市政府搶錢措施(2009.10.1)
建立有內部制衡的公司治理制度(2010.6.6)
振興農業策略(2015.11.22);
協調各鄉鎮市農會,暢通農產品產銷管道(2012.11.14)
重整農會(2011.12.6)
農委會對於「農業使用」一詞的解釋合情、合理、合法嗎?(2011.10.17)
政府官員缺乏擔當是行政效率不彰的重要原因(2011.10.16);;
「農舍農有」政策應該透過立法才可以施行(2011.10.13);
農民禁奢條款應該要透過立法規定(2011.10.11);
政府應該要檢討休耕補助政策的執行成效(2011.10.9);
政府應該要推動立法,清楚規定農舍、農地、和農地農用等法律用語的定義(2011.10.8);
整合農會力量(2011.3.13)
「九二共識」不可能是「一中各表」(2012.1.9);
修憲是凝聚「臺灣共識」的最佳途徑(2012.1.5);
臺灣共識,呼之欲出(2011.12.16);
「裁示」不等於「共識」 (2011.12.9);
臺灣共識(2011.12.4)
首頁